找到相关内容8200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们对律典所言不能澈底了解,已如上述,那么  听律师讲律;依其指示来持守戒规的华夏沙门自然更仅得一  个模糊的概念了。即使他们想认真持守,也有点无从措手足  之感!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(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陕西慈善寺石窟第2窟的佛像构成再考察

    太阳神话的影响;以及连结于祅教的无限时间等概念相符[10]。  本土说则认为,具有法身意义的佛陀,体现了不死、甘露、不可思议,和拥有无限生命力,把具有无限生命的法身作为中心对象来进行崇拜,可能就是崇仰阿...

    白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574434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、路线、及其意义之探讨

    之学」又派上用场。所以中国的学者,多重综合;不重分析。因之中国  各家,墨家那一套讲语言分析,论逻辑概念在中国不能生根。例如︰《荀子》之〈非十二子〉  ︰   不法先王,不是礼义,好治怪说,玩琦辞.....墨家那一套讲语言分析,论逻辑概念在中国不能生根。例如︰《荀子》之〈非十二子〉  ︰   不法先王,不是礼义,好治怪说,玩琦辞......然而其持之有数,言之成理,足以欺惑愚众,  是惠施、邓析也。  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674457.html
  • 四法印讲记(八)

    缘故,依靠相续安立的很多概念——来去、所作、所行等都不成立,如果不懂细无常的关要,就不会有通达的机会,以这个原因,首先通达细无常极其重要。 总之,在唯识论典当中,以破除微尘的理论抉择心外无境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四法印|无常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5/19133874475.html
  • 廖肇亨: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(1)

    或许是东坡这段话启发了方孔照以中边论诗的灵感也未可知,但单凭这条文献便下此断语,如此匆忙的论证在有效性上恐怕稍嫌薄弱,不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:苏轼与方孔照都以为「中边」此一概念有助于加深对诗学的理解。「...

    廖肇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274727.html
  • 廖肇亨:药地愚者大师之诗学源流及旨要论考(2)

    格调派为了弥补千篇一律的流弊,于是特意提倡「妙悟」此一概念,最重要的典据就是严羽《沧浪诗话》,冯班(1602-1671)曾说:「嘉靖之末,王、李名盛,详其诗法,尽本于严沧浪。」[125]也因此钱谦益...

    廖肇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274728.html
  •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

    同样具有与有情众生平等的地位,忽视了它们的价值,有情众生的价值最终也无法确立,当然人类生命价值也无法最终确立。其三,“众生平等”、“无情有性”的思想,有助于培养一种“生命共同体”的共生生态的概念。有情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5.html
  • 甘肃宋金墓“二十四孝”图与敦煌遗书《孝子传》

    孝道人物24个撰《二十四孝》,至此以后便形成了现在人们习惯上所称的“二十四孝”。但“二十四孝’’此一概念的产生,可以早到五代末或宋初,敦煌遗书《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》约刻于五代末或宋初,这是目前所见...

    魏文斌、唐晓军、师彦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74870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舍受。根触境时产生感受,即心理活动。对於适悦的境生乐受,不喜欢的境就会产生苦受,不苦不乐的中庸境产生舍受。由种种感受进一步产生认识即想。 (三)想蕴:是思维、取境安名,心理学上叫做概念,即对事物大概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未能理解。充斥全书的是随处可见的谤法之语,别的暂且不论,单单看上引的短短几句话,从中就已暴露出太多的佛法常识性漏洞,这让人如何能再 相信萧 先生批驳别人的能力与价值。 首先要纠正萧先生的一个错误概念,...问题,在这一问题上,他又犯了一个概念性的错误。因他论述的对象是藏传佛教,而按藏密普遍接受的因明学理论来解释,所谓的“总相”指的是可以在心中忆念的概念等无实法,能了知总相的智慧则是一个人的分别念;而所谓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